无关紧要对大多数事物来说是常态,除非有文化参与其中

同样,NFT被认为是一项死技术。但Pudgy Penguins证明了相反的结论。他们与沃尔玛合作,创造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收入。其品牌资产每天获得约3亿次浏览,累计接近1200亿次。Pudgy利用加密原生原语,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使其相关:与零售渠道合作,利用Web2社交网络吸引注意力。

这两个产品让人质疑:加密文化到底是什么?是迷因的无脑投机?是每天在永续交易平台被清算?还是押注昨晚刚发布的Token,因为人工智能将颠覆工作,我们只有不到两年时间逃离永久的中产阶级?

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。加密货币既是表达媒介,也是交易文化。消费者接受了其作为稳定价值转移的能力,这就是为什么稳定币成为全球资金流动的主导机制。但与此同时,市场也拒绝了一些其他想法。例如,“玩赚”模式(play-to-earn)惨败。内容币(content coins)也尚未取得进展,尽管我很希望它们能成功。

我每天查看朋友在Instagram上分享的内容,但我不知道自己在Zora上的内容价值几何。(这挺让人难过的。)

就像自由言论离不开一些冒犯性言论一样,全球资源协调可能也离不开不良行为者利用市场。在这两种情况下,行动都有后果。如果做得不好,时间长了,就没人愿意听你说或买你发行的资产。加密推特(Crypto Twitter)可能正在同时面对这两者的后果。

重要的是要承认,加密货币的演变轨迹与大多数媒介的演变相呼应。我们不知道那些变得无关紧要的千万本书籍。网络上充斥着无人知晓或关心的博客。社交媒体之所以有效,是因为人们表达的内容在一天内就会消失。加密资产也是如此。目前有超过4000万个Token,其中许多最终价值将归零。内容币可能有一天会像2021年的NFT或2017年的ICOToken一样被怀念。

无关紧要对大多数事物来说是常态,除非有文化参与其中。

文化往往由其沟通方式定义。语言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。直到2021年,我们还能用术语交流。但随着行业扩展到核心小众之外,我们需要用更贴近大众的语言交流——这也是我们在Decentralised.co努力完善的一种艺术。

例如,你的约会应用不能只谈它如何由零知识证明(zk-proof)驱动。人们只想要约会。稳定币的竞争不是看它们支持多少网络,而是看谁能提供最低成本、最快的全球资金转移方式。消费者关心的是今天能得到什么,而不是未来可能的假设性功能。

我们的行业越接近消费品,我们就越需要用普通网民能理解的语言交流。因为语言往往取决于归属感和互动频率,我们需要改变消费者的引入和留存方式。

新时代的美第奇将是注意力的商人。

讽刺的是,新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将是定义资本流动的艺术家。让我解释一下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