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同里古镇
同里,这名字就像浸了水一样清润,水是它的骨肉,是它流荡着的血脉,十五道水湾如十五道经脉,织成了密密的网,网住了水,网住了桥,网住了古镇中所有青瓦粉墙的人家与房舍。同里,宛如一位从水里长出来的清秀女子,自幽深岁月里缓缓走来,一直未曾老去。
晨雾仿佛轻纱薄绡,将古镇温柔包裹其中。日光尚在慵懒,流水却已经醒了,水面上游动着缕缕细雾,如被揉碎了的细纱漂浮着。两岸高高低低的老屋,青灰的瓦顶、灰白的墙壁,在水影里摇曳不定,仿佛水底浮动着的沉静梦境。石桥静卧水上,默然连接着两岸人间烟火,偶有小舟荡过,摇橹之声“吱呀”作响,在寂静的晨间划开一道清冽的裂痕,而后又悄然弥合。
行至三桥,便到了同里的心腹之地。太平、吉利、长庆三座石桥,小巧玲珑,彼此顾盼,如三位老者慈祥伫立,默默守护着这一方水土。踏上青石板铺就的桥面,露水浸润的石板清凉光滑,上面印着数不清的足迹与光阴,石缝中倔强钻出的小草,给桥面添了些许绿意生机。桥下流水潺湲,如同长流不息的时光,亘古如斯,沉着地从桥洞穿过,流向未知的远方。桥畔常有原住民闲坐,他们晒着暖阳,说些家常闲话,亦或只是静静望着流水,那份悠然的闲情,反衬出游人匆匆掠影的急促。
镇中退思园,像是古镇精心藏起的一颗明珠。园门低矮朴素,似在谦逊地收敛锋芒,一入园中,却别有洞天。玲珑剔透的假山亭台,精巧雅致的蠡窗雕花,曲径通幽的回廊水榭,无不是能工巧匠们精心雕琢而成。园内水榭临池而建,池水清冽,锦鲤游弋,搅碎了水中楼阁的倒影,也揉碎了天光云影。踱步于曲折回廊,穿过月洞门,又见几处假山遮掩着内里的亭台,每扇漏窗都像一幅流动的画框,框住一树翠竹或几株摇曳的芭蕉。园名“退思”,退而省思,生命何尝不需要这样一处幽静角落,暂且隔绝尘嚣,静静整理自己被世事揉乱的心绪?
日影缓缓西斜,暮色渐起。踱进河畔一处小小茶馆,木桌木椅,简单朴素。茶娘微笑着提来滚水,冲入玻璃杯中,嫩绿的茶叶翻滚浮沉,最终缓缓舒展,似将整个春天的绿意都悄然释放于水中。啜一口,清苦过后是悠长的回甘。隔窗望去,晚霞染红了半边河水,岸上人家次第亮起的灯火,一颗颗倒映于粼粼波光之中,就像无数颗散落于水面的星星,盈盈浮动。窗外的流水携带着两岸人家的灯光、人语与隐约的饭香,不知疲倦地向远处缓缓流去。
坐于暮色渐浓的茶馆中,品着杯中的清茶,凝望着窗外水面上摇曳的灯影,同里的映像忽然间得到升华。同里之美,岂止于小桥流水、亭台楼阁,它那从容的流水,早已悄悄流入人们的心田,洗濯了喧嚣浮尘。生命如流水,若懂得退而思之,在喧腾之中为自己留一方静观与回味的余地,便能在时光的河床上,沉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澄澈与安然。